血紅蛋白正常仍可能存在缺鐵的情況。缺鐵的發(fā)展分為三個階段,血紅蛋白水平僅在缺鐵性貧血期才會下降,而前兩個階段鐵減少期和缺鐵性紅細胞生成期血紅蛋白仍可保持正常范圍。
一、缺鐵發(fā)展的三個階段:
鐵減少期是缺鐵的最早階段,此時體內(nèi)儲存鐵如鐵蛋白開始下降,但血紅蛋白和血清鐵尚未受影響。缺鐵性紅細胞生成期表現(xiàn)為儲存鐵耗盡,血清鐵和轉(zhuǎn)鐵蛋白飽和度降低,紅細胞生成受限,但血紅蛋白仍維持在正常下限。缺鐵性貧血期才會出現(xiàn)血紅蛋白明顯下降,此時已屬于晚期缺鐵。
二、血紅蛋白正常的缺鐵判斷依據(jù):
需結(jié)合鐵代謝指標綜合評估。血清鐵蛋白是反映儲存鐵最敏感的指標,低于15微克/升可診斷缺鐵。轉(zhuǎn)鐵蛋白飽和度低于16%、紅細胞游離原卟啉升高也提示功能性缺鐵。部分人群如運動員、孕婦、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現(xiàn)鐵蛋白正常但轉(zhuǎn)鐵蛋白飽和度降低的“功能性缺鐵”狀態(tài)。
長期缺鐵未糾正可能影響免疫功能、體力耐力及認知功能。建議日常增加紅肉、動物肝臟、血制品等血紅素鐵攝入,搭配維生素C促進吸收。植物性鐵源如黑木耳、芝麻需與肉類同食提高利用率,避免與濃茶、咖啡同服干擾吸收。定期監(jiān)測鐵代謝指標對高危人群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