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外殼發(fā)霉即使能擦掉也不建議食用。霉菌可能已通過蛋殼氣孔侵入內部,存在食品安全風險。
一、霉變雞蛋的潛在危害:
蛋殼表面存在數千個微小氣孔,霉菌孢子可能通過氣孔進入蛋液。黃曲霉等產毒霉菌在潮濕環(huán)境下易滋生,其代謝產物如黃曲霉毒素耐高溫且具有強致癌性。即使高溫烹煮也難以完全破壞毒素,長期攝入可能損傷肝臟功能。霉變雞蛋還可能伴隨沙門氏菌污染,引發(fā)急性胃腸炎癥狀。
二、雞蛋新鮮度鑒別方法:
新鮮雞蛋應外殼粗糙無光澤,搖晃無異響。可將雞蛋浸入10%鹽水中,新鮮蛋會沉底,變質蛋因氣室擴大會上浮。打蛋后觀察蛋清應濃稠分層,蛋黃呈半球形不散黃。若發(fā)現蛋清稀薄如水、蛋黃扁平或帶有黑斑,均提示已變質。
日常儲存雞蛋應冷藏保存并保持干燥,存放時尖端朝下可延緩氣室擴大。建議優(yōu)先購買包裝日期明確的品牌蛋,散裝蛋需在兩周內食用完畢。若發(fā)現蛋殼出現霉斑或裂紋,無論內部是否可見變質都應丟棄。特殊人群如孕婦、兒童及免疫力低下者更需避免食用可疑蛋品,可選擇巴氏殺菌的液態(tài)蛋替代。烹飪時確保蛋黃完全凝固,避免制作溏心蛋或生食蛋類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