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咽喉炎可通過奧美拉唑、鋁碳酸鎂、莫沙必利等藥物治療,通常由胃酸反流、食管下括約肌功能障礙、飲食刺激、肥胖、妊娠等因素引起。
1、抑酸藥物:
質(zhì)子泵抑制劑是核心治療藥物,通過抑制胃酸分泌減少對咽喉黏膜的刺激。常用藥物包括奧美拉唑、雷貝拉唑、泮托拉唑,需連續(xù)服用4-8周。H2受體阻滯劑如法莫替丁可作為替代方案,但抑酸效果較弱。
2、黏膜保護劑:
鋁碳酸鎂可中和胃酸并在黏膜形成保護層,緩解燒灼感。硫糖鋁混懸液能直接覆蓋受損咽喉黏膜,促進組織修復(fù)。建議餐后1小時及睡前服用,避免與抑酸藥同服。
3、促胃腸動力藥:
多潘立酮通過增強食管蠕動減少反流頻率。莫沙必利調(diào)節(jié)全消化道動力,特別適合伴隨腹脹患者。這類藥物需飯前15-30分鐘服用,療程不少于2周。
4、相關(guān)病理因素:
反流咽喉炎可能與食管裂孔疝、胃排空延遲等因素有關(guān),通常表現(xiàn)為聲嘶、慢性咳嗽等癥狀。胃鏡檢查可明確是否存在巴雷特食管等并發(fā)癥,食管測壓能評估括約肌功能。
5、伴隨癥狀處理:
咽喉黏液增多時可使用桉檸蒎腸溶軟膠囊化痰。合并喉痙攣需短期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夜間反流嚴重者建議抬高床頭15-20厘米,避免睡前3小時進食。
日常需避免高脂飲食、咖啡因及酸性食物,選擇蘇打餅干、燕麥粥等堿性食物。餐后保持直立姿勢,肥胖患者應(yīng)控制BMI在24以下。堅持腹式呼吸訓(xùn)練可增強膈肌力量,減少反流發(fā)生。癥狀持續(xù)超過1個月或出現(xiàn)吞咽疼痛時,需進行喉鏡和24小時食管pH監(jiān)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