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感染紅腫有硬塊可通過局部冷敷、外用抗生素藥膏、口服抗生素、切開引流、光療等方式治療。皮膚感染通常由細菌感染、毛囊堵塞、外傷破潰、免疫力低下、糖尿病等因素引起。
1、局部冷敷:
早期紅腫硬塊可采用冰袋冷敷,每次15分鐘間隔1小時。冷敷能收縮毛細血管減輕炎癥反應,緩解疼痛和腫脹。避免直接接觸皮膚,需用干凈毛巾包裹冰袋。硬塊未化膿時配合抬高患肢促進回流。
2、外用抗生素:
局部涂抹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每日2-3次覆蓋硬塊及周圍2cm區(qū)域。用藥前用碘伏消毒皮膚,保持創(chuàng)面干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感染適用,連續(xù)使用不超過7天。
3、口服藥物:
頭孢氨芐、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或克林霉素適用于伴隨發(fā)熱的細菌感染。硬塊直徑超過3cm或淋巴結腫大時需要口服抗生素5-7天。糖尿病患者需聯用降糖藥控制血糖水平。
4、切開引流:
膿腫形成后需在無菌條件下行十字切開術或置管引流術,排出膿液后填塞凡士林紗布。手術適用于波動感明顯、直徑超過5cm的感染灶,術后每日更換敷料直至愈合。
5、光療處理:
頑固性皮膚感染可采用紅光或藍光照射治療,每周2-3次抑制細菌繁殖。光療特別適用于抗生素耐藥或反復發(fā)作的癤腫,需配合維生素D3補充增強皮膚免疫力。
日常需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擠壓硬塊。飲食增加蛋白質和維生素C攝入,推薦食用水煮雞蛋、清蒸魚和獼猴桃。適度進行快走、瑜伽等低強度運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硬塊持續(xù)增大、發(fā)熱超過38.5℃或出現紅色放射狀條紋時需急診處理。糖尿病患者應每日監(jiān)測血糖,足部感染患者需穿著透氣鞋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