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可通過熱敷、藥物鎮(zhèn)痛、穴位刺激、運動調節(jié)、飲食調整等方式緩解。原發(fā)性痛經通常由前列腺素分泌過多、子宮收縮異常、盆腔充血、精神壓力、體寒等因素引起。
1、熱敷緩解:下腹部放置40℃左右熱水袋或暖寶寶,持續(xù)15-20分鐘。熱力能促進盆腔血液循環(huán),松弛子宮平滑肌,降低前列腺素敏感性。注意避免燙傷,經期避免使用過熱泡腳。
2、藥物鎮(zhèn)痛: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萘普生、雙氯芬酸鈉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建議經期前1-2天開始規(guī)律服用,胃病患者需搭配胃黏膜保護劑。嚴重疼痛可考慮短效避孕藥調節(jié)激素水平。
3、穴位刺激:拇指按壓三陰交穴內踝上3寸、關元穴臍下3寸各3分鐘,配合艾灸效果更佳。研究顯示針灸可使β-內啡肽水平升高67%,顯著降低痛覺傳導。經期避免針刺血海穴。
4、運動調節(jié):經前期進行瑜伽貓牛式、慢跑等有氧運動,每周3次以上。運動時內啡肽分泌量可達靜息狀態(tài)5倍,同時改善子宮供氧。避免經期頭兩天進行倒立體式或劇烈運動。
5、飲食調整:每日攝入生姜5g煮水、亞麻籽粉10g,富含ω-3脂肪酸的鮭魚每周2次。研究證實生姜提取物鎮(zhèn)痛效果與布洛芬相當。限制咖啡因、酒精及高鹽食品攝入。
痛經期間建議保持每日30分鐘快走,穿著寬松腰腹衣物,睡前飲用300ml溫熱的肉桂蘋果茶。持續(xù)嚴重疼痛需排查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器質性疾病,超聲檢查建議選擇經期結束后3-7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