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脂肪肝可能由肥胖、酒精攝入、代謝異常、病毒性肝炎、藥物損傷等原因引起,可通過生活方式調(diào)整、藥物治療、手術干預等方式改善。其后果與病情進展程度相關,從單純脂肪變性到肝硬化均可能發(fā)生。
1、代謝紊亂:長期高脂飲食和缺乏運動導致肝臟脂肪堆積,可能誘發(fā)胰島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建議控制每日熱量攝入在1500-1800千卡,增加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等每周150分鐘以上。
2、炎癥損傷:脂肪堆積引發(fā)肝細胞炎癥反應,表現(xiàn)為右上腹隱痛、乏力等癥狀??赡芘c游離脂肪酸毒性、氧化應激等因素有關??煽紤]使用水飛薊賓、雙環(huán)醇等護肝藥物,同時需戒酒并控制體重。
3、纖維化進展:持續(xù)炎癥會導致肝星狀細胞活化,膠原沉積形成纖維間隔。此階段可能出現(xiàn)肝掌、蜘蛛痣等體征。需定期監(jiān)測肝彈檢測值,必要時采用安絡化纖丸、復方鱉甲軟肝片抗纖維化。
4、肝硬化風險:重度脂肪肝患者15-20%可能發(fā)展為肝硬化,伴隨門靜脈高壓、脾功能亢進等癥狀。治療需針對并發(fā)癥,如普萘洛爾預防食管靜脈曲張出血,必要時考慮肝移植手術。
5、肝癌關聯(lián):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關肝硬化患者每年肝癌發(fā)生率為2.6%-12.8%。高危人群需每6個月進行超聲聯(lián)合AFP篩查,確診后可選擇射頻消融或肝切除術。
日常需堅持地中海飲食模式,每日攝入橄欖油30ml、深海魚類200g以上,限制精制糖攝入。運動建議采用抗阻訓練聯(lián)合有氧運動,每周運動消耗2000千卡以上。肝功能異常者應每3-6個月復查超聲和肝功能,避免使用對肝臟有損傷的藥物如對乙酰氨基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