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潰瘍可通過莫匹羅星軟膏、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等藥物治療。皮膚潰瘍通常由外傷感染、糖尿病足、靜脈曲張性潰瘍、壓力性損傷、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抗生素藥膏:
細菌感染是皮膚潰瘍常見誘因,局部涂抹莫匹羅星軟膏可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繁殖。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對混合感染效果顯著,使用時需清潔創(chuàng)面后薄涂。這類藥物需連續(xù)使用5-7天,若出現(xiàn)紅腫加重需停藥就醫(yī)。
2、生長因子制劑:
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能促進肉芽組織形成,適用于深度潰瘍修復。用藥前需清除壞死組織,每日涂抹兩次并配合無菌敷料覆蓋。該藥物可能引起局部灼熱感,但通常不影響繼續(xù)治療。
3、抗炎類藥膏:
糖皮質激素類藥膏如氫化可的松乳膏適用于自身免疫性潰瘍,可減輕炎癥反應。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皮膚萎縮,建議與抗生素交替使用。每日用藥不超過兩次,療程控制在兩周內(nèi)。
4、糖尿病足處理:
糖尿病足潰瘍可能與血糖控制不佳、周圍神經(jīng)病變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創(chuàng)面遷延不愈、足部感覺異常等癥狀。除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外,局部可應用銀離子敷料聯(lián)合磺胺嘧啶銀乳膏預防感染。
5、靜脈潰瘍管理:
靜脈曲張性潰瘍多與血液回流障礙、下肢水腫有關,特征性表現(xiàn)為踝部色素沉著伴滲出。治療需抬高患肢配合壓力治療,外用水膠體敷料促進愈合,嚴重者需行靜脈曲張剝脫術。
皮膚潰瘍護理需保持創(chuàng)面清潔干燥,每日用生理鹽水沖洗后換藥。飲食增加蛋白質和維生素C攝入,如雞蛋、獼猴桃等促進組織修復。避免患處受壓摩擦,下肢潰瘍患者建議穿戴醫(yī)用彈力襪。若潰瘍面積擴大或出現(xiàn)發(fā)熱等全身癥狀,應立即至皮膚科或傷口??凭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