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靜脈炎可以治愈。該病通過規(guī)范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多數患者能夠恢復血管健康,關鍵在于早期發(fā)現和堅持治療。
1、急性期治療與癥狀控制:
急性期主要表現為患肢紅腫、疼痛、皮溫升高,可能伴有條索狀硬結。治療以抗凝藥物為主,常用低分子肝素、華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藥,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同時配合非甾體抗炎藥緩解局部炎癥反應,嚴重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急性期需臥床休息并抬高患肢,避免血栓脫落導致肺栓塞。
2、慢性期管理與并發(fā)癥預防:
進入慢性期后需長期穿著醫(yī)用彈力襪,壓力梯度建議選擇20-30mmHg。每3-6個月復查血管超聲,監(jiān)測血栓機化情況。若發(fā)展為血栓后綜合征,可能出現皮膚色素沉著、脂性硬皮病等改變,此時需加強皮膚護理,使用尿素軟膏改善角質增生。合并靜脈性潰瘍時需進行創(chuàng)面清創(chuàng),配合泡沫硬化劑治療或靜脈腔內射頻閉合術。
日常應避免久站久坐,每小時活動下肢促進回流。飲食選擇高纖維食物預防便秘,嚴格控制血壓血糖。戒煙限酒,每日飲水量保持在1500-2000ml。適宜進行游泳、騎自行車等非負重運動,運動時穿戴二級壓力彈力襪。若出現呼吸困難、咯血等肺栓塞癥狀,或下肢腫脹突然加重,需立即就醫(yī)。保持樂觀心態(tài),約80%患者在規(guī)范治療1年內癥狀可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