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動脈造影可以作為肝癌診斷的輔助手段,但無法單獨確診肝癌。
肝動脈造影是一種通過向肝動脈注入造影劑,利用X線成像觀察肝臟血管分布的檢查方法。該技術能夠顯示腫瘤的血供特點,肝癌通常表現(xiàn)為豐富的腫瘤血管和造影劑快速聚集的典型特征。對于直徑大于2厘米的肝癌病灶,肝動脈造影的診斷準確率可達70%-80%,能清晰顯示腫瘤的供血動脈和引流靜脈。
1、肝動脈造影的臨床價值:
肝動脈造影在肝癌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可明確腫瘤的大小、數(shù)目和位置,特別是對多發(fā)性病灶的檢出具有優(yōu)勢。該檢查還能評估門靜脈是否受侵犯,為后續(xù)治療方案選擇提供依據(jù)。在臨床實踐中,肝動脈造影常用于術前評估和介入治療前的定位。
2、診斷局限性:
肝動脈造影對微小肝癌病灶的檢出率較低,直徑小于1厘米的病灶可能無法顯示。部分良性肝病如血管瘤也可能出現(xiàn)類似肝癌的影像表現(xiàn),存在假陽性可能。肝硬化背景下的再生結節(jié)與早期肝癌在影像學上有時難以鑒別,需要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判斷。
肝癌的確診需要結合甲胎蛋白檢測、超聲檢查、CT或磁共振成像等多項檢查結果。對于疑似病例,最終確診往往需要通過肝穿刺活檢取得病理學證據(jù)。日常預防應注意避免肝炎病毒感染,限制酒精攝入,定期進行肝臟超聲和腫瘤標志物篩查。保持規(guī)律作息和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有助于維護肝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