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梗阻可通過禁食胃腸減壓、藥物治療、灌腸治療、支架置入、手術解除等方式治療。腸梗阻通常由腸粘連、腸扭轉、腸道腫瘤、糞石堵塞、腸套疊等原因引起。
1、禁食減壓:
早期不完全性腸梗阻需立即禁食禁水,通過鼻胃管進行胃腸減壓,減少腸腔積氣積液。每日記錄胃液引流量,配合靜脈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約60%單純性梗阻可通過減壓緩解。
2、藥物干預:
山莨菪堿可緩解腸道痙攣,頭孢曲松預防腸道感染,生長抑素減少消化液分泌。藥物治療適用于炎癥性腸梗阻或術后早期粘連性梗阻,需連續(xù)監(jiān)測腹痛腹脹變化。
3、灌腸治療:
溫生理鹽水灌腸能軟化糞塊解除堵塞,甘油灌腸劑刺激腸蠕動。對低位結腸梗阻或糞便嵌塞有效率可達75%,操作時需控制灌入壓力避免腸穿孔。
4、支架置入:
結腸金屬支架適用于腫瘤性梗阻的過渡治療,可在48小時內解除梗阻,為擇期手術創(chuàng)造條件。支架放置后需定期復查位置,警惕支架移位或腸壁出血。
5、手術指征:
絞窄性腸梗阻需緊急手術切除壞死腸段,腸扭轉需手法復位固定。手術適應癥包括持續(xù)腹痛加劇、腹膜刺激征、血性引流液等表現(xiàn),延誤手術將導致腸壞死風險倍增。
術后早期咀嚼口香糖促進腸蠕動恢復,逐步過渡到低渣飲食如米湯、蒸蛋??祻推诿咳者M行腹部按摩配合快走鍛煉,避免突然用力增加腹壓。反復發(fā)作粘連性梗阻需記錄飲食日記,限制粗纖維及易產氣食物攝入,必要時攜帶醫(yī)療警示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