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盂輸尿管連接部梗阻可通過超聲檢查、靜脈尿路造影、利尿性腎圖、CT尿路成像、逆行腎盂造影等方式診斷。該病癥通常由先天性發(fā)育異常、輸尿管瓣膜或息肉、異位血管壓迫、結石嵌頓、術后瘢痕狹窄等原因引起。
1、超聲檢查:
超聲是首選篩查手段,可顯示腎盂擴張程度及輸尿管連接部形態(tài)異常。典型表現(xiàn)為腎盂積水而輸尿管不擴張,梗阻處可見管腔狹窄或外壓性改變。動態(tài)觀察排尿前后腎盂容積變化有助于判斷功能性梗阻。
2、靜脈尿路造影:
通過靜脈注射造影劑觀察造影劑排泄情況,能清晰顯示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段及上方擴張的腎盂。延遲攝片可見造影劑滯留,嚴重者患側腎臟顯影淺淡或完全不顯影。該方法可評估分腎功能,但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3、利尿性腎圖:
采用放射性核素標記物聯(lián)合利尿劑注射,定量分析腎臟灌注、濾過及排泄功能。典型曲線表現(xiàn)為注射呋塞米后放射性活度持續(xù)上升或無下降趨勢,提示存在機械性梗阻。該檢查對鑒別生理性腎盂擴張具有重要價值。
4、CT尿路成像:
三維重建技術能立體展示梗阻部位解剖結構,清晰顯示異位血管壓迫或腔內占位性病變。增強掃描可計算腎皮質厚度及腎小球濾過率,評估腎功能儲備。低劑量CT適用于兒童患者隨訪監(jiān)測。
5、逆行腎盂造影:
經(jīng)膀胱鏡逆行插管注入造影劑,直接顯示梗阻段長度和形態(tài),診斷準確率超過90%??赏竭M行壓力灌注試驗測量腎盂內壓,但屬于有創(chuàng)操作,多用于術前評估或介入治療前定位。
確診需結合臨床表現(xiàn)與影像學特征綜合判斷,日常需限制高鹽飲食避免加重腎負擔,建議每日飲水量維持在2000ml左右促進代謝,定期復查腎功能及超聲監(jiān)測病情進展。出現(xiàn)腰痛加劇、發(fā)熱或血尿等癥狀需立即就診,重度積水者需考慮輸尿管成形術或腎盂裁剪術等外科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