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損傷可通過鋁碳酸鎂、瑞巴派特、替普瑞酮等藥物治療,通常由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酒精刺激、膽汁反流、應激反應等因素引起。
1、抗酸藥物:
鋁碳酸鎂能中和胃酸并形成保護膜,適用于胃酸過多導致的黏膜損傷。硫糖鋁通過與潰瘍面結(jié)合形成屏障發(fā)揮作用,枸櫞酸鉍鉀兼具抑制幽門螺桿菌和黏膜保護功能。
2、黏膜修復劑:
瑞巴派特通過增加前列腺素合成促進黏膜修復,替普瑞酮可增強胃黏膜血流和黏液分泌。這類藥物適用于慢性胃炎或輕度糜爛性病變。
3、抑酸藥物:
奧美拉唑通過抑制質(zhì)子泵減少胃酸分泌,法莫替丁作為H2受體拮抗劑緩解酸相關(guān)損傷。需注意長期使用可能增加骨折和腸道感染風險。
4、抗生素治療:
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需采用克拉霉素聯(lián)合阿莫西林的三聯(lián)療法,鉍劑可增強殺菌效果。治療周期通常為10-14天,需嚴格遵醫(yī)囑完成療程。
5、輔助用藥:
蒙脫石散可吸附消化道有害物質(zhì),谷氨酰胺能促進黏膜細胞代謝。維生素B族和鋅制劑對黏膜修復具有協(xié)同作用。
胃黏膜損傷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選擇小米粥、山藥等易消化食材,配合餐后散步等輕度運動促進胃腸蠕動。戒煙限酒并保持規(guī)律作息,急性出血或持續(xù)疼痛需立即就醫(yī)。用藥期間定期復查胃鏡,避免自行調(diào)整藥物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