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早期篩查可通過低劑量螺旋CT、腫瘤標志物檢測、痰細胞學檢查、支氣管鏡檢查、經(jīng)皮肺穿刺活檢等方法判斷,高危人群需每年定期檢查。
1、影像學篩查:
低劑量螺旋CT是國際公認的肺癌篩查金標準,能發(fā)現(xiàn)直徑2毫米以上的微小肺結節(jié),其輻射量僅為常規(guī)CT的1/5。胸部X光片對早期肺癌檢出率不足15%,而低劑量CT可將早期肺癌檢出率提升至80%以上,尤其適用于長期吸煙者及有家族史人群。
2、腫瘤標志物:
血清中細胞角蛋白19片段、癌胚抗原、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等指標聯(lián)合檢測可輔助診斷。需注意這些標志物特異性約70%,炎癥或良性病變也可能導致升高,需結合影像學綜合判斷。
3、痰液檢測:
連續(xù)三天晨起深咳痰液進行細胞學檢查,對中央型肺癌診斷陽性率可達60%。該方法無創(chuàng)經(jīng)濟,但周圍型肺癌檢出率較低,陰性結果不能排除肺癌可能。
4、內(nèi)鏡檢查:
纖維支氣管鏡可直接觀察氣管及亞段支氣管病變,對中央型肺癌診斷率超過90%。熒光支氣管鏡能發(fā)現(xiàn)早期黏膜病變,超聲引導穿刺可獲取病理標本,但屬于有創(chuàng)檢查。
5、病理確診:
CT引導下經(jīng)皮肺穿刺活檢對周圍型肺癌確診率達85%,胸腔鏡手術既能明確診斷又可同步治療。病理分型包括腺癌、鱗癌等,基因檢測可指導靶向藥物選擇。
40歲以上吸煙人群建議每年進行低劑量CT篩查,日常需觀察持續(xù)2周以上的刺激性干咳、痰中帶血、胸痛等癥狀。保持廚房通風減少油煙吸入,增加西藍花、胡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攝入,適度進行有氧運動增強肺功能。出現(xiàn)不明原因體重下降或聲音嘶啞應及時就診呼吸科,避免盲目服用止咳藥物掩蓋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