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AS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是反映肝細胞損傷的重要指標之一,正常值通常為0-40U/L。AST升高可能與肝臟疾病、心肌損傷、肌肉病變等因素有關,需結合AL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等指標綜合評估。
1、肝細胞損傷:
AST主要存在于肝細胞線粒體和胞漿中,當肝細胞受損時大量釋放入血。急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傷、酒精性肝病等均可導致AST顯著升高,通常伴隨ALT同步上升。若AST/ALT比值>2,需警惕酒精性肝病或肝硬化。
2、心肌病變關聯(lián):
AST也分布于心肌細胞中,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6-12小時后可見AST升高,24-48小時達峰值。心肌炎、心臟手術等也可引起AST輕度增高,此時需結合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臟特異性標志物鑒別。
3、肌肉損傷影響:
劇烈運動、橫紋肌溶解癥、多發(fā)性肌炎等肌肉疾病會導致AST輕度至中度升高。通常伴隨肌酸激酶CK顯著增高,且AST升高幅度低于CK,此特點可與肝臟疾病區(qū)分。
4、溶血干擾因素:
標本溶血會釋放紅細胞內的AST,造成假性升高。采血時機械性溶血、儲存不當或某些血液病如地中海貧血均可導致檢測誤差,需重新采血復查并觀察血清顏色。
5、其他臟器病變:
急性胰腺炎、肺栓塞、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也可能引起AST輕度增高。這類情況通常伴有原發(fā)病特征性表現(xiàn),如胰腺炎伴淀粉酶升高,肺栓塞伴D-二聚體增高等。
日常需避免飲酒、慎用肝毒性藥物如對乙酰氨基酚,保持規(guī)律作息。建議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飲食選擇優(yōu)質蛋白魚肉、豆制品和富含維生素B族的粗糧。若AST持續(xù)升高或伴隨乏力、黃疸等癥狀,應及時完善肝炎病毒篩查、肝臟超聲等檢查。妊娠期、劇烈運動后可能出現(xiàn)生理性AST波動,建議2周后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