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容易缺鐵可能由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胎兒生長發(fā)育需求、飲食結構不合理、胃腸道吸收障礙、慢性失血等因素引起。
1、血容量增加:妊娠期血漿量增加約50%,紅細胞僅增加20%-30%,導致血液相對稀釋。這種生理性血液稀釋現(xiàn)象會降低血紅蛋白濃度,需通過增加紅肉、動物肝臟等富含血紅素鐵的食材補充。
2、胎兒需求:胎兒在妊娠中晚期每日需從母體獲取4mg鐵元素用于器官發(fā)育。孕20周后鐵需求量從0.8mg/日驟增至6-7mg/日,建議每周食用2-3次貝類、蛋黃等生物利用度較高的鐵源。
3、飲食失衡:長期素食或過度控制體重可能導致鐵攝入不足。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紅素鐵吸收率僅2%-20%,搭配維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類水果可提升吸收率至3-6倍。
4、吸收障礙:妊娠嘔吐或胃酸分泌減少影響鐵離子轉化。胃部不適孕婦可選擇氨基酸螯合鐵等特殊劑型,同時避免與鈣劑、咖啡因同服以減少吸收干擾。
5、隱性失血:痔瘡出血、牙齦出血等妊娠期常見問題造成鐵丟失。每2ml全血含1mg鐵元素,長期微量失血可導致鐵儲備耗竭,需定期監(jiān)測血清鐵蛋白水平。
孕中晚期每日應保證攝入28mg膳食鐵,優(yōu)先選擇動物肝臟、血制品等吸收率15%-35%的血紅素鐵。餐后1小時補充100mg維生素C可促進鐵吸收,避免與茶、牛奶同餐。建議每周進行3次30分鐘中等強度步行,促進血液循環(huán)同時增加食欲。當血清鐵蛋白低于30μg/L時,需在醫(yī)生指導下補充蛋白琥珀酸鐵、多糖鐵復合物等孕期安全鐵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