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骨質疏松需采取綜合干預措施,包括藥物、營養(yǎng)和生活方式調整。
1. 基礎治療與營養(yǎng)補充:
鈣和維生素D是骨骼健康的基礎營養(yǎng)素。每日鈣攝入量建議達到1000-1200毫克,可通過乳制品、豆制品、深綠色蔬菜等食物補充。維生素D能促進鈣吸收,每日建議補充800-1000國際單位,適當曬太陽也有助于體內(nèi)合成。蛋白質攝入需適量,過量可能增加鈣流失風險。
2. 藥物治療方案:
抗骨吸收藥物如阿侖膦酸鈉、唑來膦酸能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減少骨質流失。促骨形成藥物如特立帕肽可刺激新骨生成,適用于嚴重骨質疏松患者。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jié)劑如雷洛昔芬對絕經(jīng)后女性有益。用藥需嚴格遵循醫(yī)囑,定期監(jiān)測骨密度和血鈣水平。
3. 運動康復干預:
負重運動如快走、跳舞能刺激骨形成,每周建議3-5次,每次30分鐘??棺栌柧毻ㄟ^肌肉收縮間接強化骨骼,可使用彈力帶或輕量器械。平衡訓練如太極拳可降低跌倒風險,適合老年患者。運動強度需循序漸進,避免劇烈扭轉或沖擊性動作。
骨質疏松患者需建立長期管理意識,戒煙限酒避免加速骨流失。居家環(huán)境應消除絆倒隱患,浴室加裝防滑墊。每年進行骨密度檢測跟蹤療效,關注身高變化預防椎體骨折。春季和秋季可檢測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冬季適當增加補充劑量。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時需評估藥物相互作用,如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者需加強抗骨質疏松治療。保持規(guī)律作息和樂觀心態(tài)對疾病康復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