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直腸炎可通過經(jīng)肛門局部切除術、直腸前切除術等方式治療。放射性直腸炎通常由盆腔放射治療損傷直腸黏膜、血管內(nèi)皮細胞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xiàn)為便血、里急后重等癥狀。
1、經(jīng)肛門局部切除:
適用于病變局限在直腸下段的患者,通過肛門鏡或直腸鏡引導下切除潰瘍或壞死組織。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但需配合局部藥物灌洗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術前需評估病變范圍,避免切除不徹底導致復發(fā)。
2、直腸前切除術:
針對廣泛直腸壁纖維化或狹窄病例,切除病變腸段后行結腸-直腸吻合。需術前腸道準備,術中注意保護盆腔神經(jīng)。術后可能需臨時造口轉流,待吻合口愈合后再行還納手術。該術式能有效解除梗阻,但存在吻合口瘺風險。
3、術前評估要點:
需通過腸鏡明確病變范圍,CT評估腸壁增厚程度及周圍組織受累情況。放射性損傷區(qū)域組織脆性增加,術中需精細操作。合并活動性出血者需預先輸血糾正貧血,營養(yǎng)不良患者需腸外營養(yǎng)支持。
4、術后并發(fā)癥管理:
吻合口瘺表現(xiàn)為發(fā)熱、腹膜刺激征,需禁食、引流并抗感染治療。盆腔感染可選用頭孢哌酮舒巴坦、莫西沙星等廣譜抗生素。排尿功能障礙常見于廣泛盆腔分離者,需留置導尿并配合盆底肌訓練。
5、長期康復措施:
術后3個月內(nèi)避免劇烈運動,定期復查腸鏡監(jiān)測復發(fā)。飲食采用低渣高蛋白原則,推薦蒸魚、嫩豆腐等易消化食物。可進行提肛運動改善肛門括約肌功能,每日3組每組15次,配合溫水坐浴緩解肛門不適。
放射性直腸炎術后需長期隨訪,飲食建議分階段調(diào)整:初期選擇米湯、藕粉等流質(zhì),過渡期引入軟爛的面條、蒸蛋,恢復期逐步增加膳食纖維??祻陀柧殢男g后2周開始,以散步、瑜伽等低強度運動為主,6個月后可根據(jù)耐受度增加運動量。日常保持肛門清潔,排便后使用智能馬桶溫水沖洗,避免使用粗糙廁紙摩擦創(chuàng)面。睡眠時采用左側臥位減輕盆腔壓力,使用環(huán)形坐墊分散肛門壓力。心理上需認識放射性損傷的慢性病程特點,建立合理的康復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