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脫礦可能由口腔清潔不足、頻繁攝入酸性食物、唾液分泌減少、牙齒發(fā)育異常、胃酸反流等原因引起。牙齒脫礦是牙釉質表面礦物質流失的早期表現,若不及時干預可能發(fā)展為齲齒。
1、口腔清潔不足
牙菌斑長期堆積會分解食物殘渣產酸,導致牙釉質礦物質溶解。建議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日清潔兩次,配合牙線清理鄰面,必要時使用含氟漱口水增強牙釉質抗酸能力。脫礦早期可通過再礦化治療修復。
2、頻繁攝入酸性食物
柑橘類水果、碳酸飲料等酸性飲食會直接侵蝕牙釉質。食用后應及時漱口中和酸性環(huán)境,避免立即刷牙造成機械磨損。脫礦嚴重者可局部涂布氟化鈉凝膠促進礦物質沉積。
3、唾液分泌減少
唾液具有緩沖酸堿和再礦化作用,干燥綜合征或藥物副作用導致的唾液減少會加速脫礦。可咀嚼無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夜間使用含氟護牙素保護暴露的牙面。
4、牙齒發(fā)育異常
釉質發(fā)育不全或鈣化不良會使牙齒更易脫礦。這類患者需定期接受專業(yè)氟化物處理,必要時進行樹脂滲透或預成冠修復。兒童乳牙脫礦可能影響恒牙發(fā)育,需盡早干預。
5、胃酸反流
胃酸反復接觸牙齒會導致舌側牙面特征性脫礦。應控制反流性食管炎等基礎疾病,睡前3小時禁食,使用抗酸劑后需徹底漱口。嚴重缺損需采用玻璃離子或復合樹脂修復。
預防牙齒脫礦需建立均衡飲食習慣,限制高糖及酸性食物攝入頻次,餐后咀嚼含木糖醇的口香糖有助于刺激唾液分泌。定期口腔檢查能早期發(fā)現脫礦白斑,專業(yè)涂氟和窩溝封閉可顯著提升牙釉質抗酸能力。出現牙齒敏感或白堊色改變時應及時就診,避免脫礦進展為不可逆性齲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