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壁增厚可通過超聲檢查、膀胱鏡、尿流動力學評估等方式診斷。該癥狀可能與慢性炎癥、膀胱出口梗阻、神經源性膀胱、放射性膀胱炎、膀胱腫瘤等因素有關。
1、慢性炎癥:長期泌尿系統(tǒng)感染可能導致膀胱黏膜反復充血水腫,形成纖維化增厚?;颊叱0橛心蝾l尿急癥狀,需進行尿培養(yǎng)明確病原體后使用左氧氟沙星、磷霉素、頭孢克肟等抗生素治療,同時增加每日飲水量。
2、膀胱梗阻:前列腺增生或尿道狹窄引起的排尿不暢會使膀胱肌層代償性肥厚。典型表現為排尿躊躇、尿線變細,可通過α受體阻滯劑坦索羅辛、多沙唑嗪或5α還原酶抑制劑非那雄胺改善,嚴重者需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
3、神經源性膀胱:糖尿病或脊髓損傷造成的神經調節(jié)異常可導致膀胱壁肥厚。這類患者多存在尿潴留與尿失禁交替現象,需進行尿動力學檢查,采用間歇導尿配合M受體阻滯劑托特羅定、索利那新治療。
4、放射性損傷:盆腔放療后可能引發(fā)膀胱壁水腫纖維化?;颊哂蟹暖煵∈钒檠虬Y狀,治療以膀胱灌注透明質酸鈉為主,必要時采用高壓氧治療促進黏膜修復。
5、腫瘤性病變:膀胱癌浸潤肌層時會出現局限性增厚,常伴隨無痛性肉眼血尿。確診需依靠膀胱鏡活檢,治療根據分期選擇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或根治性膀胱切除術,術后需規(guī)律膀胱灌注化療。
日常應注意限制咖啡因及酒精攝入,每日飲水保持在2000ml左右。凱格爾運動有助于增強盆底肌力量,排尿時采用雙尿法可減少殘余尿。建議每半年復查泌尿系超聲,出現血尿或排尿困難加重需及時就診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