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的自我判斷需結合典型癥狀和簡單體格檢查,但確診仍需影像學檢查。
1、典型癥狀判斷:
腰椎間盤突出最常見的癥狀是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疼痛從腰部向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外側延伸至足背或足底??人?、打噴嚏或排便時腹壓增高可能加重疼痛。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下肢麻木、無力或針刺感,嚴重時可能出現(xiàn)足下垂或大小便功能障礙。疼痛在平臥休息時減輕,久坐、久站或彎腰時加重。
2、簡單體格檢查:
可嘗試直腿抬高試驗:仰臥位伸直膝關節(jié)緩慢抬腿,若在30-70度范圍內出現(xiàn)下肢放射性疼痛為陽性。也可做加強試驗:抬腿至疼痛時稍降低角度后足背屈,若疼痛加劇提示神經根受壓。腰部前屈活動明顯受限,按壓腰椎棘突或旁開1-2厘米處可能出現(xiàn)壓痛。
3、危險因素評估:
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久坐辦公、肥胖或妊娠等腰椎負荷過大的人群風險較高。急性外傷如扭傷、墜落傷可能導致纖維環(huán)破裂。年齡因素中30-50歲青壯年發(fā)病率最高,與椎間盤退變有關。有腰椎間盤突出家族史者需提高警惕。
日常需避免久坐超過1小時,建議每50分鐘起身活動5分鐘。游泳、平板支撐等鍛煉可增強核心肌群穩(wěn)定性。睡眠選擇硬板床,側臥時雙膝間夾枕頭減輕腰椎壓力。搬運重物時應屈膝下蹲而非彎腰,保持物體貼近身體。若癥狀持續(xù)超過2周或出現(xiàn)下肢肌力下降、會陰部麻木等馬尾綜合征表現(xiàn),需立即就醫(yī)進行磁共振檢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