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可通過超聲檢查、CT掃描、MRI成像、腫瘤標志物檢測、肝穿刺活檢等方式診斷。肝癌通常由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黃曲霉毒素暴露、酒精性肝病、代謝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超聲檢查:腹部超聲是肝癌篩查的首選方法,具有無創(chuàng)、便捷、成本低的優(yōu)勢。高頻超聲能清晰顯示肝臟占位性病變的位置、大小及血流信號,對直徑>1cm的病灶檢出率可達80%以上。對于肝硬化患者建議每6個月定期復(fù)查。
2、CT掃描:增強CT能清晰呈現(xiàn)肝癌特征性的"快進快出"強化模式,診斷準確率超過90%。多排螺旋CT可檢測直徑0.5cm的微小病灶,同時評估門靜脈癌栓情況。碘過敏或腎功能不全者需慎用對比劑。
3、MRI成像:多參數(shù)MRI對肝癌的鑒別診斷價值最高,彌散加權(quán)成像能區(qū)分肝硬化結(jié)節(jié)與早期肝癌。釓塞酸二鈉增強MRI可檢測直徑0.3cm的微小病灶,特異性達95%,適用于CT診斷困難病例。
4、腫瘤標志物:甲胎蛋白AFP>400ng/ml持續(xù)4周或AFP-L3占比>10%具有診斷意義。異常凝血酶原DCP與高爾基體蛋白73GP73聯(lián)合檢測可提高早期肝癌檢出率至85%。
5、肝穿刺活檢:超聲引導(dǎo)下穿刺獲取組織標本進行病理檢查是診斷金標準,可明確肝癌病理分型與分化程度。適用于影像學不典型病灶,出血風險約0.5%,需血小板>50×10?/L方可實施。
日常需保持低脂高蛋白飲食,適量攝入西蘭花、藍莓等抗氧化食物,避免腌制食品。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肝硬化患者應(yīng)嚴格戒酒,每3-6個月定期隨訪甲胎蛋白與影像學檢查。出現(xiàn)不明原因體重下降、右上腹鈍痛、皮膚鞏膜黃染等癥狀需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