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氣不足可通過補益肺氣的中藥調理,常用藥物包括黃芪生脈飲、玉屏風顆粒、補中益氣丸等。肺氣不足多由久病體虛、過度勞累、外感邪氣等因素引起,表現(xiàn)為氣短乏力、易感冒、自汗等癥狀。
1、黃芪生脈飲:
主要成分為黃芪、黨參、麥冬等,具有益氣養(yǎng)陰功效。適用于肺氣陰兩虛型患者,常見于慢性支氣管炎或肺結核恢復期。該藥能改善活動后氣促、口干舌燥等癥狀,需注意感冒發(fā)熱期間禁用。
2、玉屏風顆粒:
由黃芪、白術、防風組成,是經典的固表止汗方劑。針對肺衛(wèi)不固導致的反復感冒、畏風怕冷效果顯著,尤其適合免疫力低下人群。服用期間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3、補中益氣丸:
含有人參、黃芪、甘草等補氣藥材,適用于肺脾氣虛證。對食欲不振、大便溏泄伴隨氣短癥狀者效果明顯。高血壓患者需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
4、生脈飲口服液:
以人參、麥冬、五味子為主方,能益氣復脈養(yǎng)陰生津。對于肺氣不足合并心悸、脈弱等心血管癥狀效果較好,糖尿病患者應選擇無糖劑型。
5、參苓白術散:
由人參、茯苓、白術等組成,擅長健脾益肺。適合肺氣虛兼有濕重癥狀者,如痰多稀白、肢體困重等表現(xiàn)。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
肺氣不足患者日??蛇m當食用山藥、百合、銀耳等白色食物,中醫(yī)認為白色入肺。建議進行八段錦、太極拳等舒緩運動,避免劇烈耗氣活動。保持規(guī)律作息,注意防寒保暖,居住環(huán)境維持適宜濕度。癥狀持續(xù)或加重時應及時就醫(yī),排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器質性疾病。冬季可適當艾灸肺俞穴、足三里等穴位輔助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