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疹可通過中藥內服、外治法、針灸療法、飲食調理、情志調節(jié)等方式治療。藥疹通常由藥物過敏、濕熱內蘊、血熱風燥、脾虛濕盛、肝郁化火等原因引起。
根據(jù)辨證分型選用方劑,風熱型用消風散加減,濕熱型用龍膽瀉肝湯,血熱型用犀角地黃湯。常用藥物包括金銀花、連翹、黃芩、生地、丹皮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祛風功效。內服中藥需連續(xù)服用7-10天,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局部皮損采用三黃洗劑濕敷,糜爛滲出用青黛散麻油調敷,干燥脫屑用黃連膏外涂。急性期可用馬齒莧、野菊花煎湯冷敷,慢性肥厚性皮疹可用黑豆餾油軟膏。外用藥每日2-3次,使用前需清潔患處,避免抓撓以防感染。
選取曲池、血海、三陰交等主穴,配合大椎、合谷等配穴,采用瀉法針刺。耳針取肺、神門、內分泌等穴位,留針20分鐘。對于頑固性藥疹可配合刺絡拔罐,在委中穴點刺放血。針灸治療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宜食綠豆、薏苡仁、冬瓜等清熱利濕食物,推薦綠豆甘草湯、土茯苓煲龜湯等藥膳。忌食海鮮、羊肉、韭菜等發(fā)物,避免飲酒及含人工添加劑食品。每日飲水2000ml以上,可飲用菊花茶、金銀花露等代茶飲。
肝郁化火型需疏肝解郁,采用五音療法中的角調音樂調理。練習八段錦"搖頭擺尾去心火"招式,每日晨起冥想15分鐘。避免情緒激動,保證充足睡眠,夜間11點前就寢有助于肝膽經排毒。
治療期間需記錄藥物過敏史,避免再次接觸致敏藥物。保持皮膚清潔干燥,穿著純棉透氣衣物。急性期暫停劇烈運動,恢復期可進行太極拳、八段錦等柔和運動。定期復查肝腎功能,出現(xiàn)發(fā)熱、黏膜損害等嚴重癥狀需立即就醫(yī)。建立包含茯苓、山藥、百合等食材的長期食療方案,配合穴位按摩鞏固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