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fā)性肝癌可通過甲胎蛋白檢測、超聲檢查、CT掃描、MRI檢查、肝穿刺活檢等方式確診。肝癌通常與乙肝病毒感染、肝硬化、黃曲霉毒素暴露、長期酗酒、遺傳代謝性疾病等因素有關。
1、血液檢測:甲胎蛋白是肝癌特異性腫瘤標志物,聯合異常凝血酶原檢測可提高早期診斷率。肝功能檢查能評估肝臟合成與代謝能力,病毒性肝炎標志物篩查可明確乙肝、丙肝感染狀態(tài)。
2、超聲檢查:腹部超聲具有無創(chuàng)便捷優(yōu)勢,能發(fā)現肝內占位性病變并評估門靜脈癌栓情況。超聲造影可觀察病灶血流動力學特征,彈性成像技術有助于鑒別肝硬化結節(jié)與癌變。
3、CT掃描:增強CT能清晰顯示腫瘤大小、位置及血管浸潤程度,動脈期明顯強化伴門脈期快速消退是典型表現。多期相掃描可發(fā)現微小肝癌病灶,三維重建技術有助于手術規(guī)劃。
4、MRI檢查:多序列MRI對肝硬化背景下的癌變結節(jié)具有更高檢出率,彌散加權成像能鑒別良惡性病變。肝膽特異性造影劑可提高小肝癌診斷準確性,動態(tài)增強掃描能評估腫瘤血供特點。
5、病理活檢:超聲引導下肝穿刺獲取組織標本進行病理檢查是診斷金標準,免疫組化檢測可明確分子分型。需注意凝血功能異常者存在出血風險,活檢陰性時需結合臨床綜合判斷。
確診肝癌后需建立個性化監(jiān)測方案,每3-6個月復查腫瘤標志物和影像學檢查。飲食應保證優(yōu)質蛋白攝入,適量補充支鏈氨基酸,限制高脂飲食。適度有氧運動如散步、太極拳可改善機體功能狀態(tài),避免劇烈運動導致腫瘤破裂。心理疏導與疼痛管理需貫穿治療全程,家屬應學習基礎護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