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上長小水泡可通過保持皮膚干燥、避免接觸刺激物、局部冷敷、使用抗真菌藥物、就醫(yī)治療等方式緩解。該癥狀通常由汗皰疹、真菌感染、接觸性皮炎、過敏反應、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1、汗皰疹:多發(fā)于手掌或腳底,與多汗、精神緊張有關。建議穿透氣鞋襪,減少洗手頻率,使用爐甘石洗劑收斂止癢。避免抓撓以免繼發(fā)感染。
2、真菌感染:足癬常見于腳趾縫,伴隨脫屑瘙癢。可外用聯(lián)苯芐唑乳膏、特比萘芬軟膏等抗真菌藥物。每日更換棉質襪子,鞋子需陽光暴曬消毒。
3、接觸性皮炎:接觸洗滌劑或金屬后出現(xiàn)紅腫水泡。立即用清水沖洗患處,涂抹氫化可的松軟膏緩解炎癥。做家務時佩戴橡膠手套防護。
4、過敏反應:食物或藥物過敏可能導致全身性水泡。記錄過敏原接觸史,口服氯雷他定抗組胺。嚴重時需注射地塞米松抑制免疫反應。
5、免疫力下降:帶狀皰疹病毒激活可引發(fā)簇狀水泡。保持充足睡眠,補充維生素B族增強免疫力。出現(xiàn)疼痛性水泡需及時就醫(yī),可能需阿昔洛韋等抗病毒治療。
日常需選擇寬松透氣的衣物,避免辛辣食物刺激。運動后及時清潔手腳,水溫不超過40℃。長期不愈或水泡化膿需皮膚科就診,排除天皰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