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介入栓塞術是通過阻斷肌瘤血供使其萎縮的微創(chuàng)治療方法,適用于癥狀性肌瘤患者,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的優(yōu)勢。主要操作步驟包括股動脈穿刺、導管超選、栓塞劑注入。
1、原理機制:
通過導管將栓塞顆粒注入子宮動脈分支,選擇性阻塞肌瘤供血血管。肌瘤組織對缺血敏感,血供中斷后會發(fā)生漸進性壞死和體積縮小,而正常子宮肌層可通過側支循環(huán)代償。
2、適應人群:
適用于月經量多導致貧血、壓迫癥狀明顯的肌壁間肌瘤患者。禁忌證包括妊娠期、急性感染期、凝血功能障礙及對造影劑過敏者。漿膜下肌瘤效果較差。
3、術前準備:
需完善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婦科超聲等檢查,術前禁食6小時。碘過敏試驗必不可少,采用非離子型造影劑可降低過敏風險。術前需簽署知情同意書。
4、手術過程:
在DSA引導下經股動脈置管,超選擇插管至子宮動脈分支。常用栓塞劑包括明膠海綿顆粒、PVA顆粒等,栓塞程度以血流明顯減緩為度,通常需要雙側子宮動脈栓塞。
5、術后反應:
術后可能出現下腹痛、低熱等栓塞后綜合征,通常3-7天緩解。月經量減少效果在3-6個月顯現,肌瘤體積平均縮小40-60%。需定期復查超聲監(jiān)測肌瘤變化。
術后1周內避免劇烈運動,2個月內禁止盆浴和性生活。建議補充鐵劑糾正貧血,保持均衡飲食。介入栓塞術后仍有15-20%復發(fā)率,若癥狀復發(fā)可考慮重復栓塞或手術治療。術后3、6、12個月需復查超聲評估療效,出現持續(xù)發(fā)熱或劇烈腹痛需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