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通過性傳播需要滿足病毒存活、足量病毒接觸黏膜破損等條件。陰道性交感染概率約0.08%,無保護肛交主動方風險約1.4%,被動方約0.6%。日常接觸如共用餐具、擁抱不會傳播。
1、傳播條件:病毒需通過新鮮體液交換進入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精液中的病毒在體外存活時間較短,暴露于空氣后傳染性快速下降。黏膜破損包括肉眼不可見的微觀裂隙,完整皮膚屏障能有效阻隔病毒。
2、風險行為:無保護肛交風險最高,因直腸黏膜單層柱狀上皮更易破損。陰道性交女性感染風險是男性2倍,月經(jīng)期風險增加3-4倍。口交傳播概率極低但非零,口腔潰瘍時風險上升。
3、暴露后阻斷:發(fā)生高危行為后72小時內(nèi)可服用替諾福韋+恩曲他濱+多替拉韋組合藥物,阻斷成功率超80%。需連續(xù)服藥28天,常見副作用包括頭痛、腹瀉,需定期監(jiān)測肝腎功能。
4、檢測窗口期:第四代抗原抗體聯(lián)合檢測窗口期為14-21天,核酸檢7-10天可檢出。建議高危行為后6周進行初篩,3個月復查確認。家庭自測試紙準確率約93%,需醫(yī)療機構復檢陽性結果。
5、預防措施:正確使用聚氨酯避孕套可降低85%感染風險,水性潤滑劑能減少套破損。包皮環(huán)切術使男性感染風險下降60%,女性使用替諾福韋陰道凝膠有39%保護效果。PrEP預防用藥需保持90%以上服藥依從性。
日常避免共用剃須刀、牙刷等可能接觸血液的物品。發(fā)生職業(yè)暴露后應立即用流動清水沖洗15分鐘,并用75%酒精消毒。艾滋病感染者規(guī)范治療可使病毒載量降至檢測不到水平,此時性傳播風險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