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頂著肉痛可通過調(diào)整咬合、消炎止痛、正畸治療、修復治療、手術干預等方式緩解。常見原因包括智齒萌出異常、齲齒或修復體邊緣刺激、牙列不齊等。
1、調(diào)整咬合:
存在早接觸或咬合創(chuàng)傷時,需通過調(diào)磨過高牙尖或修復體邊緣改善。使用咬合紙定位干擾點后選擇性調(diào)磨,避免過度切削牙體組織。夜間佩戴軟質咬合墊可緩解肌肉緊張,適用于磨牙癥患者。
2、消炎止痛:
急性炎癥期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緩解疼痛,配合復方氯己定含漱液控制局部感染。牙齦膿腫形成時需在局麻下切開引流,放置碘仿紗條促進排膿。避免自行使用尖銳物品挑破腫脹組織。
3、正畸治療:
牙列擁擠導致的軟組織受壓需通過固定矯治器排齊牙齒,常見于阻生智齒推擠前牙。采用鎳鈦弓絲分階段施加輕力,必要時配合鄰面去釉創(chuàng)造間隙。治療周期通常需12-24個月。
4、修復治療:
不良修復體邊緣刺激需拆除后重新制作,全冠邊緣應位于齦下0.5-1毫米且光滑連續(xù)。深齲近髓時采用氫氧化鈣墊底保護牙髓,復合樹脂分層充填恢復解剖形態(tài)。嵌體修復適用于大面積缺損。
5、手術干預:
完全骨埋伏阻生智齒需行牙槽外科手術拔除,采用渦輪手機分牙后逐塊取出。頜骨囊腫伴牙齒移位者需實施囊腫摘除術,同期處理受累牙根。術后24小時冰敷減輕腫脹。
日常應使用軟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清潔,重點清理牙齦溝區(qū)域。避免進食過硬或過黏食物加重機械刺激,每日用沖牙器清理鄰面菌斑。含服西吡氯銨含片輔助控制口腔菌群平衡,定期進行牙周維護治療。出現(xiàn)自發(fā)性跳痛或面部腫脹需立即就診排除頜骨骨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