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瘙癢可通過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塞米松軟膏等藥物緩解,治療藥物主要有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局部麻醉劑和中藥制劑。
1、抗組胺藥:
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是常用第二代抗組胺藥,通過阻斷組胺H1受體減輕過敏反應引起的瘙癢。這類藥物對蕁麻疹、過敏性皮炎等免疫介導的瘙癢效果顯著,可能出現(xiàn)嗜睡、口干等不良反應。妊娠期及肝腎功能不全者需謹慎使用。
2、糖皮質激素:
地塞米松軟膏、氫化可的松乳膏等外用糖皮質激素適用于濕疹、神經(jīng)性皮炎等炎癥性皮膚病。強效激素連續(xù)使用不宜超過兩周,面部及皮膚薄嫩部位建議選擇弱效制劑。長期大面積使用可能引起皮膚萎縮等副作用。
3、鈣調磷酸酶抑制劑:
他克莫司軟膏和吡美莫司乳膏屬于非激素類免疫調節(jié)劑,適用于特應性皮炎等慢性瘙癢。通過抑制T細胞活化減輕炎癥反應,不會產(chǎn)生激素依賴性,初期使用可能出現(xiàn)灼熱感等刺激癥狀。
4、局部麻醉劑:
利多卡因凝膠和普魯卡因乳膏通過阻斷神經(jīng)傳導緩解局部瘙癢,適用于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等神經(jīng)源性瘙癢。需注意可能引起接觸性皮炎,破損皮膚禁用。
5、中藥制劑:
丹皮酚軟膏、冰黃膚樂軟膏等中藥外用制劑具有清熱燥濕功效,對輕度濕疹、蚊蟲叮咬所致瘙癢有效。部分含薄荷腦成分可產(chǎn)生即時清涼止癢效果,過敏體質者需先小范圍試用。
皮膚瘙癢期間建議穿著純棉透氣衣物,避免過度搔抓導致繼發(fā)感染。洗澡水溫控制在37℃以下,減少堿性沐浴露使用頻率。保持室內濕度40%-60%,必要時使用加濕器。飲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A、E等有助于皮膚屏障修復的營養(yǎng)素。若瘙癢持續(xù)超過兩周或伴隨皮疹擴散、發(fā)熱等癥狀,需及時就診排查糖尿病、肝膽疾病等系統(tǒng)性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