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過敏可通過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潑尼松等藥物治療,通常由免疫系統(tǒng)異常反應、遺傳因素、食物蛋白結構特性、腸道屏障功能受損、環(huán)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1、抗組胺藥物:
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是常用抗組胺藥,能阻斷組胺受體緩解皮膚瘙癢、蕁麻疹等過敏癥狀。這類藥物適合輕中度過敏反應,需避免與中樞抑制劑同服。
2、糖皮質(zhì)激素:
潑尼松適用于嚴重過敏反應,可快速抑制炎癥介質(zhì)釋放。短期使用能緩解喉頭水腫、呼吸困難等癥狀,長期使用需監(jiān)測血糖和骨密度變化。
3、白三烯抑制劑:
孟魯司特鈉通過阻斷白三烯受體減輕氣道高反應性,特別適合合并哮喘的食物過敏患者。該藥物需連續(xù)服用3-5天才能達到穩(wěn)定血藥濃度。
4、免疫調(diào)節(jié)治療:
奧馬珠單抗針對IgE介導的過敏反應,可能與Th2細胞因子失衡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頑固性濕疹、反復消化道癥狀。每月皮下注射可降低過敏原敏感性。
5、腎上腺素急救:
腎上腺素自動注射筆用于過敏性休克急救,與肥大細胞脫顆粒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血壓驟降、意識模糊?;颊咝桦S身攜帶并掌握注射方法。
過敏期間建議選擇低敏飲食如大米、蘋果、西蘭花,避免劇烈運動加重癥狀。每日記錄飲食日志有助于識別致敏食物,烹飪時徹底加熱可破壞部分過敏原蛋白結構。出現(xiàn)嘴唇麻木、聲音嘶啞等前驅癥狀時需立即就醫(yī),嚴重過敏反應救治延遲可能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