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髓炎通常由齲齒未及時治療、牙齒磨損、牙周病、牙齒外傷、不良修復體等因素引起。
1、齲齒未治療:
深齲導致細菌侵入牙髓是最常見誘因。當齲壞穿透牙釉質和牙本質后,細菌及其毒素會通過牙本質小管感染牙髓組織,引發(fā)持續(xù)性炎癥反應。早期表現為冷熱刺激痛,后期發(fā)展為自發(fā)痛,需通過根管治療清除感染源。
2、牙齒磨損:
長期磨牙或楔狀缺損會造成牙本質暴露。暴露的牙本質小管成為細菌通道,機械刺激和溫度變化會加速牙髓退行性變。典型癥狀為咀嚼敏感,嚴重者出現定點咬合痛,需采用脫敏治療或全冠修復。
3、牙周病波及:
重度牙周炎時,感染可能通過側支根管或根尖孔逆行感染牙髓。這種情況常伴隨牙齦萎縮、牙齒松動,疼痛呈鈍痛特征。需同時進行牙周治療和根管治療,必要時考慮牙周夾板固定。
4、牙齒外傷:
撞擊導致的牙冠折斷或隱裂可能直接損傷牙髓。外傷后血管斷裂會引起牙髓供血障礙,初期可能無癥狀,數月后逐漸出現牙髓壞死。需根據牙髓活力測試結果選擇活髓保存或根管治療。
5、修復體不當:
邊緣不密合的充填體或牙冠會導致微滲漏,細菌持續(xù)刺激牙髓。臨床常見修復體周圍繼發(fā)齲,表現為修復后延遲性疼痛。需拆除不良修復體,重新進行牙體預備和修復。
預防慢性牙髓炎需定期口腔檢查,發(fā)現齲齒及時治療;避免用牙開瓶蓋等硬物;控制碳酸飲料攝入;選擇軟毛牙刷并采用巴氏刷牙法;牙本質敏感者可選用含鉀鹽的脫敏牙膏。出現持續(xù)牙痛、夜間痛或冷熱刺激痛加劇時,建議48小時內就診,延誤治療可能導致根尖周炎或牙槽骨吸收。